混凝土疊合板的規范內容簡介
混凝土疊合樓板技術是指將樓板沿厚度方向分成兩部分,底部是預制底板,上部后澆混凝土疊合層。配置底部鋼筋的預制底板作為樓板的一部分,在施工階段作為后澆混凝土疊合層的模板承受荷載,與后澆混凝土層形成整體的疊合混凝土構件。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1-2014中對疊合樓板做出如下規定:
1.預制板與后澆混凝土疊合層之間的結合面應設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積不宜小于結合面的80%,預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應小于4mm。
2.預制構件縱向鋼筋宜在后澆混凝土內直線錨固,當直線錨固長度不足時,可采用彎折、機械錨固方式,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和《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256的規定。
3.疊合板可根據預制板接縫構造、支座構造、長寬比按單向板或雙向板設計。當預制板之間采用分離式接縫時,宜按單向板設計。對長寬比不大于3的四邊支撐疊合板,當其預制板之間采用整體式接縫(圖6.6.3b)或無接縫時,可按雙向板設計。
4.疊合板支座處的縱向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板端支座處,預制板內的縱向受力鋼筋宜從板端伸出并錨入支承梁或墻的后澆混凝土中,錨入長度不應小于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且宜伸過支座中心線
(2)單向疊合板的板側支座處,當預制板內的板底分布鋼筋伸入支承梁或墻的后澆混凝土中時,應符合本條第(1)款的要求;當板底分布鋼筋不伸入支座時,宜在緊鄰預制板頂面的后澆混凝土疊合層中設置附加鋼筋,附加鋼筋截面面積不宜小于預制板內同向分布鋼筋面積,間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澆混凝土疊合層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5d,在支座內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5d(d為附近鋼筋直徑)且宜伸過支座中心線